制造业日均用电量96.6亿千瓦时/天,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月增加9.2亿千瓦时/天和增加1.4亿千瓦时/天。
电力安全生产任务发生新变化。生命无价,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因此抓好电力行业广大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是电力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电力安全监管格局将进一步加强。四是事故追究责任的力度越来越大,从最近国家公布的几起事故调查报告来看,事故调查更加注重全过程、各环节的责任追究。从管理主体层面来说,就是要做好区域、行业、属地安全责任落实,改变过去地方在电力安全管理上的长期缺位,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切实落实好地方政府属地电力安全管理责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将电力安全生产的网格织牢织密。从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来看,随着电力设备设施运行、维护、检修、试验、技术改造等工作逐渐市场化,电力企业外包项目不断增多,外包工程项目人员,已经成为人身伤亡事故的高发区,电力安全事故的重灾区上述降价措施全部实施后,可减轻我省一般电力用户负担5.96亿元,总体上可达到国家制定一般工商业降价10%的目标要求,有效减轻企业用电负担,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通过使用电力行业增值税税率调整、电网企业留抵税额一次性退返腾出的1.62亿元资金,自5月1日起,青海电网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用户电价4.17分/千瓦时。完善两部制电价制度,电力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用电需求自愿选择按变压器容量或合同最大需量缴纳电费,也可按实际最大需量缴纳电费,提高两部制电价的灵活性,可显著降低电力用户基本电费负担。韩放也认为,长久来看售电公司在改革当中起到了为用户搭建服务平台的作用。
三周年了,是否应该对某些地方、某些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适当评价,对于改革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是否有某个机构负责统一协调解决?真应该坐下来好好做一个总结。一定要加快现货电力市场的建设。华能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室副主任陈大宇也支持现货市场建设,但他认为要先进行试点,而不是马上在全国铺开,且应根据国外经验在二级市场开展现货交易,而不是在一级市场。在观点碰撞中把脉改革说白了,新一轮电改直接表现为政府将一部分权力向市场让渡、垄断企业将一部分利益向社会让渡,是一个新旧机制长期对垒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这样那样的问题注定少不了。
细数一下,业界反映出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输配电价核定和交叉补贴、售电公司盈利模式、增量配电试点项目落地以及现货市场建设等方面。夏清说,从中央到地方,设计和落实各项电改任务的职责分属于多个部门,彼此很难协调,势必影响到改革的进程。
作为一个新业态,售电行业应该定位为服务业,帮助用户怎么用电,怎么更好地用电。上一轮已经落地的改革(注意:只是已经落地的)主要完成的是分的工作,比如厂网分开、主辅分开,而且大部分是物理分割,需要构建的内容并不多。刘刚道出了电改的长远和潜在红利根据报告预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下降至44.7亿吨标煤,到2030年,将下降至41.8亿吨标准煤,而到205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38.7亿吨标准煤,并基本稳定下来。
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需求将有望增长至超过8000亿方,届时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至超过25%。基于此需求预测,报告认为,未来30年,中国的能源进口需求也将从以油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天然气为主,预计到2050年中国进口天然气将增至超过6300亿方,进口依存度达到78.5%。我国有必要加强国内天然气输配能力建设,探索新型陆海联运天然气运输方式,推动国际尤其是亚太天然气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以此提高国内市场的天然气可及性。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研究报告(下称报告)。
在此情况下,中国无疑将出现电力产能过剩。报告指出,未来3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仍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
目前,中国东北、环渤海、西南地区已经出现电力过剩,未来随着新常态的持续,报告认为,电力进一步过剩几乎是肯定的。值得关注的是,受中国的减煤增气政策推动,天然气成为中国近年来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产品。
报告项目组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资源技术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电力消费而言,报告认为,未来30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结束,高耗能商品需求下降,电力需求也将呈现下降态势,预计将从2017年的约6.4万亿千瓦时下降到2050年的4.47万亿千瓦时。中国的能源转型与安全需要国际市场。他指出,由于天然气生产、销售和传输的技术经济特点,天然气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配套来保障稳定供给,且比石油、煤炭、电力等更容易受外来冲击和人为干扰。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能源需求总体已经达峰;未来30年,电力需求也将呈现下降态势。因此未来30年,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将来自天然气。
由此,报告提出建议,我国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建设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与周边国家如俄罗斯远东、蒙古、朝鲜、中南半岛国家等国开展电力互联互通合作,实现共赢局面报告指出,未来3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仍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
基于此需求预测,报告认为,未来30年,中国的能源进口需求也将从以油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天然气为主,预计到2050年中国进口天然气将增至超过6300亿方,进口依存度达到78.5%。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能源需求总体已经达峰;未来30年,电力需求也将呈现下降态势。
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需求将有望增长至超过8000亿方,届时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至超过25%。中国的能源转型与安全需要国际市场。
他指出,由于天然气生产、销售和传输的技术经济特点,天然气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配套来保障稳定供给,且比石油、煤炭、电力等更容易受外来冲击和人为干扰。报告项目组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资源技术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电力消费而言,报告认为,未来30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结束,高耗能商品需求下降,电力需求也将呈现下降态势,预计将从2017年的约6.4万亿千瓦时下降到2050年的4.47万亿千瓦时。值得关注的是,受中国的减煤增气政策推动,天然气成为中国近年来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产品。
在此情况下,中国无疑将出现电力产能过剩。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研究报告(下称报告)。
根据报告预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下降至44.7亿吨标煤,到2030年,将下降至41.8亿吨标准煤,而到205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38.7亿吨标准煤,并基本稳定下来。我国有必要加强国内天然气输配能力建设,探索新型陆海联运天然气运输方式,推动国际尤其是亚太天然气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以此提高国内市场的天然气可及性。
因此未来30年,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将来自天然气。由此,报告提出建议,我国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建设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与周边国家如俄罗斯远东、蒙古、朝鲜、中南半岛国家等国开展电力互联互通合作,实现共赢局面。
目前,中国东北、环渤海、西南地区已经出现电力过剩,未来随着新常态的持续,报告认为,电力进一步过剩几乎是肯定的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东方电气股份公司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原则,发挥各自优势,继续深化传统能源领域合作,积极拓展在水务、分布式电站、储能业务、环保设备等领域的合作,增强双方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据了解,东方电气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具备大型发电设备开发、设计、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能力,和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六电并举的研制能力,可批量研制1000兆瓦等级水轮发电机组、1350兆瓦等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1000兆瓦-1750兆瓦等级核电机组等产品,其大型装备产品和服务出口到近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东方电气股份公司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原则,发挥各自优势,继续深化传统能源领域合作,积极拓展在水务、分布式电站、储能业务、环保设备等领域的合作,增强双方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
据了解,东方电气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具备大型发电设备开发、设计、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能力,和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六电并举的研制能力,可批量研制1000兆瓦等级水轮发电机组、1350兆瓦等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1000兆瓦-1750兆瓦等级核电机组等产品,其大型装备产品和服务出口到近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凡设备接入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采系统),且运行状态良好的用户均可自愿参加需求响应试点工作。
昨日,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我省下发通知,将在郑州、驻马店、信阳市和兰考县开展电力需求响应工作,利用经济手段激励用户自愿错峰避峰,保障电网平稳运行。负荷集成商视为单个用户领取补贴,代理用户开展的需求响应补贴金额分成双方自主协商。
通知提出,选择在郑州、驻马店、信阳市和兰考县开展需求响应工作,利用经济手段激励用户自愿错峰避峰,增加电网柔性调峰能力,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电力安全可靠供应。负荷集成商可作为用户申请参与需求响应,其集成的电力用户需满足上述条件。